□本報評論員 董健人
近幾年,海東持續在文旅產業上做文章,持之以恒發展文旅產業,可謂卓有遠見。
俗話說得好,什么地里種什么糧,什么樹上結什么果。因地制宜,順勢而為是最樸素的辯證法。就海東而言干什么最好呢?毫無疑問是文旅產業。理由是,海東作為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帶上的城市,區位優勢是無人能比的,也是不可復制和超越的,這一點對發展旅游產業尤為重要,優勢資源是區域發展的重要支撐,特別是不可復制的地理、氣候、人文、自然等資源尤其珍貴。加之海東在黃河、湟水河的孕育下,自然風光在全省得天獨厚,既有藍天白云、山水畫卷,又有瓜果之鄉、美食之城、早春美譽,可謂獨占鰲頭。海東還是蘭西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,甘青兩省省會城市近在咫尺,素有“極地門戶”之稱,加之曹家堡國際機場就在境內,交通優勢首屈一指。
同時,海東各縣區在旅游品牌打造上深挖潛力,諸如七彩互助、山水化隆、桃源民和、撒拉故里、富硒平安、梨園樂都,均各具特色,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,發展旅游的基礎堅實。尤其是千百年來沉淀的河湟文化底蘊更是獨特而多元,聞名遐邇的民和喇家遺址、樂都柳灣彩陶、撒拉爾駱駝泉,以及舉不勝舉的非遺文化遺產,不僅與中華文明同根同源,也彰顯著濃郁的民俗風情、獨特的人文氣息,其學術研究價值和現實利用價值極高,其多元文化屬性和厚重感也是不可多得,產業化價值不可小覷。
尤其是近幾年,海東深層次挖掘了一批歷史文化、人文文化、民俗文化資源,極大地豐富了海東旅游的內涵,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。如今的旅游從少數人的享受到走進大眾生活,消費體驗向個性化、多元化、高品質方向發展,巨大增長潛力的背后是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隨著消費升級步伐加快,走進自然、親近自然是一種時尚和趨勢,旅游休閑已成為普通人群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從暢游大江南北到領略世界風情,從滿足于看山看水到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,旅游休閑正在成為人們的必需品,旅游消費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。海東緊緊抓住這些機遇,加速文旅融合、培育知名品牌、提升景區品質、打造特色產品、促進產品消費,從宏觀上講,極大地刺激第三產業發展,提升一個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,改善一個地區的投資環境,對產業結構調整具有杠桿式的調節作用,持續穩定增加地方稅收,提升地方產出;從微觀上看,當地百姓可從中直接受益,增加收入,對造福一方,改善民生極具拉動力。
因此,海東應在旅游產業發展上乘勢而進,再創輝煌。要把握好發展機遇,爭取更多政策紅利;要精準發力,在頂層設計上既要可行也要長遠,確保政策的延續性;要舍得大投入,跳出海東打造旅游圈,以此突出核心作用,吸引客源保證流量,從而助推海東文旅事業煥發盎然生機。